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比不思考更可怕的是什么?----评今年高考作文题
felixwoo | 2008-06-12 17:18:20    阅读:526   发布文章

一直很害怕高考作文。
这一点源自十几年前高考后遗症。当时我这个作文常常可以当成班上范文念的学生,高考语文竟然没有及格。把语文分数减去我对基础题部分的估分,作文部分的分数可能只有12分左右。(作文满分50分)主要原因就是那一年出了道材料作文题,据说大部分学生都跑题了——作文立意错误。跑题?那就意味着能给一分是一分了。
 
今年关注高考,看到北京考区又出一道作文题。具体内容就不描述了。很多博客都有详细转载。
我仔细一读这道作文题,又一次冷汗直冒,傻在那里。
根据以往经验,如果我是这一次的考生,我仍然没有把握不跑题。
材料作文通常都是一个具有寓意的故事。如果没有寓意,这样题会被斥为浅薄。然而任何一个有寓意的故事,其中所折射出来的道理,完全是见仁见智。这也是故事的魅力所在。然而高考的时候,材料作文题是不可能让你见仁见智的。无论有多少学生,有多少个可以思考的脑袋瓜,读完了这则材料后,正确的联想都只能有一个。否则就可能算跑题——还没动笔,已经决定了你的作文不可能超过20分了。
 
但这样的考试,这样的作文题,到底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或者说,我们需要通过高考选拔一种什么样的人才?
在语文课程所承载的功能里,主要还是侧重于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
考察思维能力,这可能是材料作文的初衷。然而语言与数学不同,数学可以只有几个标准答案,当然还允许有若干不同的推算过程。而语言,便是连答案也可以千差万别的!更何况思维,大家都知道,工作实践中,最难得的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想得跟别人不一样。这样的人才考起材料作文来,还不得次次都跑题?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思考,更要独立思考。
不思考的孩子是很难成长为大器的。然而比不思考更可怕的是,按照一个设定的方式思考:
草肯定是绿的;花当然是红的;小朋友们一定都是系上红领巾的;
老师是伟大的;理想是崇高的;我们都是要为共产主义献身的……
如果说不思考只是一种懒惰,按设定的方式思考则是一种虚伪!
如果懒惰只是个人的选择,那么虚伪就是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
 
我相信,大部分孩子,尤其是学习成绩优异者,在面对高考的时候怀揣着同样的心思——你需要我写什么答案,我就写什么答案。至于我的想法?将来再说吧……
这样的高考指导思想,能给社会选拔什么样的人才?
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将来要走多少弯路才能适应社会?
 
然而令人悲哀的是,我们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还有机会鼓励他独立思考;随着他年龄渐长,逐渐纳入到这个社会的现行教育体系,他必须慢慢适应的是放弃思考,按照别人要求的方式、设定的结果思考。
以前我大学的导师说,在中国,大学最大的意义在于让自己学会思考。
或者这就是中国的少年:在18岁以前,没有机会、也不需要、甚至杜绝思考……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张阳  2008-06-12 23:42:11 

比不思考更可怕的是懒惰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