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0年前的发明,如果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还活着,一定会为曾经的“革命性解放运动”而变成“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的塑料袋沮丧,那结实又方便了人类生活的包装物,如今成为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唾弃垃圾。
没有人否认“限塑”理论上的好处,但现实却又不能不让人怀疑,到底是百姓的“限塑”,还是商家的增利?
首先,限塑,理解上应该是不提供或少提供免费的塑料袋了,不同于国外一些国家的禁止或对塑料袋征税,这种缓和的政策在现实中却似乎走样,旗号是环保、降解,但却收费了,而且是堂堂正正的收费。一个普通超市一年约用20万个塑料袋,现在预计能用10万个,可是当“限塑制度”实行的第三天,且不说是否考验制度在其它地方执行的好坏,北京一些超市的熟食、生鲜等都仍然提供,部分超市人员还就将塑料袋分割撕下用来成装货物,而同时对包装的收费标准就摆在收款处,清楚的写着2毛、4毛、6毛,碰到没有零钱找的时候居然强行给你个塑料袋,这个影响环境的垃圾在“限塑令”下竟然地位迅速提高,荣升为货币。难道这就是国家想要的改革目的吗?
其次,国家有政策商家有对策又成为商家成本转嫁的契机,不仅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受到了挑战,商家更是“双赢”,既赢得了国家的尚方宝剑----限塑涨价,又赢得了百姓的成本增加,而且霸王到消费者无可争辩,怎么制定标准是国家限塑标准规定,经营者(超市的)可自由选择制造厂家,然后既能加价卖给民众又能控制自己的经营成本,好处多多。
第三,如果首都北京都是如此,很难想象其它地方尤其是广大的农村会是如何?长久以来,商品流通最缺乏监管的就是这些地方,很多伪劣假冒产品在农村市场大行其道的现实,或许根本就没有把“限塑令”当回事,而居民收入上的差距,又更可能造成很多居民不在乎几毛钱图方便而成为塑料袋厂家和商家利润的贡献者,何况还有农村、城市贫困居民因习惯免费使用而计较几毛钱,别忘了菜摊上为几分钱讨价还价的常见。
第四,重复使用的各种袋子、篮子是否有卫生隐患,是否就一定比塑料袋更清洁,相信看看现在超市提供的购物车和塑料购物筐的现状,消费者就明白了。
笔者并非挑刺,更是坚定的“限塑令”支持者,但在人们环保意识和习惯没有增强和改变前,以及“限塑令”执行几日的亲身感受,不能不为“限塑令”政策的执行担忧,这个粗糙的政策会否沦为商家谋取“正当暴利”的挡箭牌?如果没有更详细、更严厉的后续政策支持,轰轰烈烈的“限塑令”可能就是一场环保秀。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