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的发明,给予了人们充分活动的时间,而互联网的诞生和飞速发展,更是为人类提供了打开世界的大门。现在,没有人会不承认,虚拟的互联网是那样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现实的生活。形形色色、绚丽多彩的网络世界,带领人们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为人类勾勒出一幅幅虚幻的画卷。
互联网打开了虚拟世界的大门,从以网络为媒喜结良缘但羞于启齿的新人,到大胆展现自我搏得虚拟名声和真实利益的超女、芙蓉姐姐,再到自媒体的兴起和社交网络的火爆,互联网已经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不是一夜之间进入商界并成为明星的,它潜移默化而又无处不在。在这个10年的开头,中国的企业家对WWW和.COM所知甚少。现在,电子邮件和网址已经在中小企业主的名片上牢牢占据一席之地,QQ和MSN等即时通讯工具成为日常工作沟通和协作的主要工具。网络把办公室和工厂的人们连接在一起,协作使生产效率得到翻倍的提高。
在第一波互联网泡沫中,中国互联网对硅谷亦步亦趋,完整复制了其繁荣到泡沫破灭的第一个过程;但在泡沫之后,我们清晰地看到国内企业逐渐走出模仿,并获得创新的成功。腾讯的QQ、百度的搜索引擎、阿里巴巴和淘宝......无疑,这个名单还会继续扩大。
在中国,互联网还是个孩子,随着因他而变的上一个10年成长起来。但对他的远大前程,即使最大胆的人,也不敢轻易作出预测。
一路春光,一路荆棘,如夏花一样绚烂,这是一个变化太快的世界。
克隆人的胜利
黄继新/文
至于未来,中国互联网会进入什么样一个远景,几乎所有参与这个游戏的人都没法给出一个准确答案。未来的互联网会变出什么样的企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没有人能做出预言,正如10年前没有人能预言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一样。
1998年6月,十年前的这个时候,27岁的马化腾是深圳润迅公司的一名软件工程师。此时距离他辞职去创业还有半年,距离他新创立的公司开始盈利还有2年,距离他的公司高调在香港上市还有6年。
毫无疑问,这个学生长相的潮州青年,对将来发生的一切没有任何预期和概念。这个时候,他正忙着参与开发润迅——当时中国最大一家寻呼公司的网上寻呼软件。你在一个网页窗口中写下寻呼内容,点击发送,对方的呼机上就会显现出来。如果对方碰巧也是润迅的用户,碰巧也在线上,那么他就可以同样在网页上打出寻呼内容,然后发送到你的呼机上。当然,这个碰巧只有很小的概率——此时的中国,每1000个人中才有一个人上网,而且上网的费用远比打电话给寻呼台留言要贵。至于互联网,更是对很多人来说没有见过的东西,当时整个中国的国际出口带宽84.64Mbps,这相当于今天一栋普通居民楼里的宽带用户的带宽总和。
但这个技术出身的年轻人已经发现了互联网的奇妙。他开始成为一些小型BBS的活跃用户,并用上了当时国际最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ICQ,他现在正琢磨着写一个中文版的类似软件。受一个网友的经历启发,马化腾打算自己开一个公司来做这个中文ICQ。
这个叫丁磊的网友并没有给马化腾什么创业的建议,也许更激发后者的是,丁磊与马化腾两人同岁,生日甚至只相差了一周。但这个同样长着学生脸、即使多年以后笑起来仍然很腼腆的宁波人,此时已经比照着雅虎(Yahoo!)开发了Yeah!中文搜索引擎,又跟着Hotmail的路子做了163邮箱——并且,在1998年2月,他把邮箱系统卖了近100万元。尽管邮箱系统几乎是他的网易公司的全部资产,但其旗帜效应仍在——在半年后的CNNIC调查中,网易仍然被网民票选为“十佳中文网站”之首。
同在这年2月,另一个模仿者浮出海面。喜欢扎小辫、飚车和追女孩的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张朝阳,也仿照雅虎推出了自己的网站,其英文名兼网址Sohoo.com显然是对Yahoo的“致敬”,中文名也与“雅虎”对仗工整地取为“搜狐”。尽管还是个新公司,但这年已经34岁的创办者张朝阳,却比同时期的其他人都更风光——他被列进了当年美国《时代周刊》10月号“全球50位数字英雄”。
因模仿者众多而在中国名声大振的雅虎“酋长”、联合创始人杨致远,此时也来到了中国。不过这只是一个简短的访问,他和当时的外经贸部进行了接触,负责接待他的,是外经贸部下属一个半官方性质的商业机构的负责人马云。原是杭州一名大专英语教师的马云,年纪与搜狐的张朝阳相仿,但说话的口气甚至更大,他对当时和他一起在外经贸部创办中国黄页的同事们说,以后大家都可以在法国买庄园、开宝马。不过,这种理想不会在当时这个从事企业名册在网上检索库的公司上实现。
除了马云外,从美国回到中国的李彦宏也在试图寻找自己的方向。1998年,与杨致远同岁的李彦宏刚刚出版了一本叫做《硅谷商战》的书,书名取得很有野心,但作者不过是只在硅谷待了一年的软件工程师,它更像是一个海归希望扩大自己在国内知名度的跳板。这个Infoseek搜索引擎开发主任,此时还没有什么东西拿得出手,除了通过自己在道?琼斯写程序的经历,装扮成了华尔街人士。
1998年底,马云想清楚了自己要做什么,他回到杭州,准备发布阿里巴巴网站时,由中美两个华人新闻社区合并而成的大型门户网站“新浪”也正式在北京上线了。
美国互联网企业家和投资者如果在1998年来到中国,他们会仿佛看见了1995年美国盛况的重现。1995年,定义了日后美国互联网的eBay、雅虎和亚马逊宣告诞生。
尽管有些滞后,但中国显然正在复制美国互联网业的辉煌。
1995年,网景(Netscape)上市被视为互联网泡沫的开始。这家成立不到一年半、收入微薄、利润更是遥遥无期的网络浏览器公司,股票发行当日就涨了一倍半。华尔街由此开始疯狂追捧新经济概念。对新兴技术一无所知的投资家和职业经理人开始进入服了致幻药般的狂喜期,甚至连IPO是什么也不知道的普通民众,纷纷打电话到网景,询问怎么购买后者的股票。
风险投资家们看到,一家“什么都不是的”初创企业可以迅速包装上市,然后就能从股市上更疯狂的投资者那里获得短期内的巨大回报,于是大量投资涌入互联网。
虽然比美国晚了一点,但北京、上海的创业者们看到了大量硅谷年轻人的梦想变成现实:先使劲筹资,把摊子铺大,然后上市,融来更多的钱,继续铺大摊子。至于盈利,可以以后再说。因为人们相信,迅速做大规模,建立高准入门槛,让后来者无法竞争,这是未来互联网上的制胜要诀。
梦想在复制,人们以为新时代就像《加勒比海盗3》里的那艘在世界尽头航行的船,大家一使力,一个全新的天地便会翻转出来。但同时,欲望也在加速,“为未来买单”变成了“挣快钱后退休”。
1998年的雅虎,总收入达2.03亿美元,利润总额2500万美元,次年其股票市值甚至接近380亿美元,超过波音公司。1998年,亚马逊上市一年,股票飙升了2300%,次年则成为全球第三大图书销售商,拥有450万长期顾客,当年财年收入达到3.56亿美元。
到了2000年,号称比雅虎技术更好、或者潜力比亚马逊更大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宣告诞生。但真正拥有了类似于雅虎和亚马逊规模和影响力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仍没有出现。即使是在财富积攒速度上,中国互联网公司此时仍滞后于美国同行。因此,当2000年3月13日起纳斯达克开始狂泄后,仍然有3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如愿以偿地上了市。更多的企业则宣称私募到了数百万、上千万美元的资金,他们渴望着能像新浪、网易和搜狐那样,即使“流血”也要上市,尽管当年纳市在9个月里已经跌去了一半。
接下来发生的,就是著名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不过,今天已经不需要我们在这里花篇幅再去总结8年前互联网泡沫的教训。确实,大量的投资化为乌有,50000亿美元的市值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蒸发,花旗和美林因为误导投资者而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处罚数百万美元,斥巨资兴建宽带、铺设光缆的电信巨头一个个倒闭。
但客观地说,上一轮互联网泡沫更长远的积极影响是,大量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比如宽带和光缆——成为了现实,这为今天大量涌现的网络应用铺设了道路。在《长尾理论》一书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看来,正是大量富余、廉价的宽带资源,促成了“充裕经济学”的出现,而这正是“长尾”的基础。
泡沫破灭,带来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大量靠玩概念生存的互联网公司宣告倒闭,幸存者必须学会找到办法——而不是预言——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并且发展壮大。这让互联网公司变得更务实,更在乎技术给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带来的提升,而不是远景本身。
也正是出于对盈利的压力,谷歌才找到了将广告和搜索结合的商业模式,而这被证明是互联网形成以来最强大、最有深远影响力的模式,它甚至促使“长尾理论”鼓吹者安德森准备出版他的下一本作品:《免费经济学》——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不需要付费(比如内容),因为有了第三方(比如广告主)。
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美国股市的低迷让他们不能再用拷贝美国同行来忽悠投资者了。同时,他们需要埋头想办法在中国市场上赚钱,一方面是为了养活自己,另一方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风险投资家。
于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形态和道路。
现在,已经无法再像10年前那样去简单总结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了。
看看10年前那些创业者吧。在今天的他们身上,你还能看到ICQ、Hotmail、雅虎的影子吗?
也许,说到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时,人们避不开网游公司。事实上,网络游戏支撑了7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股价,其中还包括丁磊的网易和张朝阳的搜狐,当然也包括比他们还要年轻、后来才崛起的陈天桥和他的盛大网络。尽管依靠代理完全由韩国人开发的网络游戏起家,但陈天桥依靠独特的点卡销售体系而几乎独占了网游市场。他甚至返回去收购了韩国的游戏开发商,后来更是首先走上了游戏免费、装备赚钱的模式——尽管这有些不得已,但现在盛大已经开始恢复元气。
中国的Hotmail?在国外免费的谷歌和雅虎邮箱盛行的今天,中国仍然有大量用户愿意每月掏5元钱使用容量并不大的新浪VIP邮箱。原因很简单:中国移动自动从用户的话费账单里多划走5元钱,移动通信更先进和发达的世界其他地方,也许没有如此高效、简便、可信度高的支付手段。
按照马云自己的说法,阿里巴巴甚至不能算一家互联网公司,它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但在阿里巴巴派到浙江省内各地去的销售员,在游说中国制造者们付钱加入阿里巴巴时所用的解释,也许更准确地定位了阿里巴巴:它和义乌商品城一样,只不过更大。
马云的淘宝网也许像是eBay的中文版,但后者在短短两年内就将自己一家独大的中国C2C市场全部输给了淘宝。人们普遍认为,淘宝是通过免费成功的,但鲜有人注意到,马云创造的支付宝起到了多大作用。它相当于国际贸易上的信用证,极大地解决了交易双方的信用问题——信用以及信用评估体系的缺失,正是中国商界最主要的头痛病。
李彦宏的百度原本也被视为谷歌的仿冒者。但现在MP3搜索、基于搜索的BBS、用户自行问答系统等产品和服务,才是这家中国本土搜索巨头公司与谷歌拉大差距的原因。
而那个ICQ中文版的撰写者的空间更是比大多数人都广阔。马化腾的即时通讯软件QQ拥有超过3亿的活跃用户,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数。在此基础上,腾讯继而自己创造了——而不是靠收购获得——中国最大三家之一的综合门户网站、第二大C2C网站、最大的网上休闲游戏网站。其社区服务QQ空间的活跃用户数甚至超过了Facebook。
现在,中国的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增长,正在给中国互联网企业提供更大的空间。这个国家目前拥有2亿网民和5亿手机用户,其中60%的互联网用户是通过宽带接入。
当然,模仿永远是主流之一。当MySpace在美国蹿红时,51.com随之而起;Facebook成为话题焦点时,大笔资金也投向了校内网;YouTube已然成为美国重要的视频新闻来源时,20余家视频共享网站也在中国争夺眼球。
不过,过去十年来的发展已经显示出,中国互联网企业有着自己的办法去生长——尽管这种生长方式有时会显得很粗糙,但总归这会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实现自己的价值。
至于未来,中国互联网会进入什么样一个远景,几乎所有参与这个游戏的人都没法给出一个准确答案。无线、移动、宽带,这些都是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会变出什么样的企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没有人能做出预言,正如10年前没有人能预言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一样。
互联网内容丰富和多元化
触发第三次创业浪潮
1998年2月,爱特信推出搜狐,中国首家大型分类查询搜索引擎横空出世,搜狐品牌由此诞生。“出门靠地图,上网找搜狐”,搜狐由此打开了中国网民通往互联网世界的神奇大门。
1998年12月1日,四通利方公司宣布购并海外最大的华人网站公司“华渊资讯”,成立全球最大的华人网站“新浪网”,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新浪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一门户和最具代表性的网络龙头企业。
1998年9月,受yahoo!、搜狐等网络门户大受欢迎的影响,网易将它的主页改成网络门户,并启用netease.com的域名(后来又再改为163.com)。三大门户网站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
1999年1月,《数字化生存》一书作者、搜狐早期投资人尼葛洛庞帝来华访问,并在中国大饭店发表数字化中国演讲。此书是中国互联网对工作生活方式、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总结。
1999年7月,第一款真正的图形网游《网络创世纪(Ultima Online)》传入中国,并开始以民间私人服务器的形式出现,图形网络游戏成为中国网络游戏的开山之石。
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首发上市,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
1999年9月,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全面启动“一网”网上银行服务,成为国内首先实现全国联通“网上银行”的商业银行。
1999年9月9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香港和杭州分别作为阿里巴巴公司总部和中国区总部所在地。
社区网站先行者:创新的双刃剑
舒磊/文
“第二人生”(Second Life)颠覆虚拟世界血统
“第二人生”是互联网上最接近真实的一个虚幻三维世界。通过一个可下载的客户端程序,用户在游戏里叫做“居民”,居民们可以四处闲逛,并与其他的“居民”进行社交活动,制造和相互交易虚拟财产和服务。
2004年后,“第二人生”开始承认虚拟物权。随后,又引入了虚拟货币——林登币(Linden dollars)。这里的“居民”们还可以买卖、出租土地,创造、拥有、买卖“数字财产”。随着更多的全球性商业公司的加入,使得这款游戏真正从一款虚拟世界的游戏蜕变成为影响互联网发展方向的一个革命性产品。IBM公司陆续在“第二人生”开辟了24块“小岛”,并开设了“虚拟公司”等机构,还积极鼓励雇员注册。目前,该公司定期在“第二人生”中办公的雇员已达300多名。
2007年1月,两篇发表在互联网上的文章,把“第二人生”的经济体系比喻成金字塔模式。同月,“第二人生”虚拟社区爆发了一场“虚拟骚乱”,骚乱的双方是法国激进组织民族阵线,这个组织在“第二人生”建立了一个虚拟总部,并和它的敌人、一个反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用户团体——“第二人生”左翼联盟进行“交战”。不久后,几个小型互联网组织也宣称煽动了该骚乱。
脸谱(Facebook)“口碑营销”引发争议
在Facebook之前,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如此深入细致地去分析人和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现实关系,并让原本很难把握的这种社会图景,变得可分析、可计量、可把控、可管理。
2007年底,Facebook推出新的广告销售模式,它甚至计划追踪和利用用户在网络上的举动,超越用户自身的网站,并将其放在社会情境下。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用户在电影网站上购买了一张电影票,这个信息将被发送到该用户在Facebook注册并订阅了“新闻种子”的好友中,这些友人可凭借这个信息决定是否要与之一起去观看这部影片。
当然,对于这些举措的效果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因为此举不但涉及侵犯过多个人隐私,而潜在的隐忧在于,由于一些网络用户注册资料的不真实或是更新较慢,商家从中看到的大量信息也许质量参差不齐。
Facebook寻求广告营收最大化的政策,消费者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变成广告工具。Facebook希望消费者利用口碑营销彼此推荐商品,这会使网站成为一个广告客户眼中的潜在金矿。但是,一部分消费者可能永远不希望任何人了解自己的购物情况,线上社区的朋友也不例外。如何采取行动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控制权和知情权,也许是处理这种新型广告策略的有效方式。
Youtube“庶民的胜利”?
如今,博客和播客(视频分享)等又纷纷急急抛出与内容作者分享广告收入的模式,原来平民化的东西是否会因此变得更加逐利,而适得其反不再受到网友的追捧,是赫尔利和YouTube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赫尔利也曾表示,YouTube此前一直拒绝这种业务模式。他说:“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建设网络社区的极好方法,我们希望保持社区的纯洁性。”
或许谷歌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于YouTube而言的确非常有益,在一直困扰后者的版权问题上,谷歌和YouTube正致力于开发识别有版权视频内容的技术,并已经开始采用“声音指纹”技术,以确保音乐公司的歌曲在YouTube视频中的使用能得到报酬。
Screen Digest高级分析师阿尔希?阿迈勒(Arash Amel)认为,现在还没有一个由用户生成内容的视频网站真正形成一种业务模式,这类网站的生存轨迹一直是“创建,然后出售,让别人来担心其业务模式”。
搜索的未来
季 诺/文
搜索引擎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网络商业世界?只消看一眼谷歌(GOOGLE)的例子就行了。谷歌把“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当作自己的目标,按照谷歌CEO施密特的说法,实现如此宏大的目标可能需要300年时间。不过,当搜索引擎与商业甫一结合,便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电子商务的起点
谷歌用一个简洁的搜索栏奠定了搜索引擎的黄金法则,而在汇聚了海量商品信息的互联网世界,这一条小小的搜索栏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的起点。
如果你已经有段时间没听到有关电子商务网站的新消息,别着急,没准他们正埋头优化各自的搜索引擎呢。消费者想要的是方便、快捷地搜索到自己中意的商品;而广告主则希望自己的商品能在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增加被消费者点击并购买的几率。搜索服务提供商必须在满足两者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并从这一平衡中获得利润。
从某种意义上说,eBay与亚马逊的竞争,主要不是两个电子商务公司的竞争,而是两家电子商务公司所提供的搜索服务的竞争。尤其在2005年谷歌推出在线交易信息发布平台Google Base之后,电子商务公司对提高搜索技术的紧迫感日渐增强。2006年,eBay推出了eBay Express,面向那些寻求固定价格商品而对拍卖没有热情的消费者。eBay Express优化了搜索技术,可以使消费者更快速地找到合适自己的固定价格商品。这对亚马逊的在线商店无疑是一次冲击。
然而,亚马逊并未示弱,其一直着力研发的搜索引擎技术,让eBay也不得不亦步亦趋追随。2007年,当亚马逊采用新的搜索技术时,搜索更方便使用,对搜索结果的排列更加科学。eBay很快改进了自己的商品搜索技术,让消费者可以缩小搜索范围,并在搜索结果列表中使用了图片展示等功能。
当谷歌和百度为大量的点击欺诈投诉烦心不已的时候,远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公司推出了“诚信通”和“竞价排名”服务。参与竞价的企业均通过了阿里巴巴的诚信认证,他们的信息将被排入搜索结果的前5位。这对花不起巨额广告费接触市场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个福音,他们可以向通过竞拍搜索结果的前面位置向潜在买主展示自己的产品。
然而,在庞大的互联网搜索市场中,即使是谷歌这样的巨人也做不到“赢家通吃”。比如更专业的细分搜索市场。H5公司便是一家专门提供法律证据搜索的美国初创公司,H5拥有并行处理服务器,能向客户提供定制的法律证据搜索服务。在客户提供的上千兆字节的电子邮件、文档及电话的数字存档中,H5搜索出可以作为呈堂供证的有用信息,以帮助律师获得这些完成理想的法庭陈述材料。据Forrester Reseach预计,2011年电子证据搜索行业的总收入将达48亿美元。
H5公司对搜索的专注源自其前身公司,埃克诺默1999年创办的这家搜索公司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中倒下了。随后,他将公司重组为专注于电子证据搜索的H5。据《财富》杂志报道,H5曾协助RealNetworks公司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由于H5提供的电子证据的帮助,微软不得不以3亿美元与RealNetworks合解。
在谷歌阴影下
如果说法律搜索过于专业的话,下面即将出场的“酷讯”则会让绝大多数人眼前一亮。
2005年春运期间,陈华为了帮助朋友买票,开发了一个搜索火车票信息的程序。中国春运被称作一年一度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上亿人乘坐火车往来全国各地,而火车票的紧张程度用“一票难求”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陈华开发的这个小程序受到网友的追捧,2005年年底,他联合吴世春创办了公司——酷讯。2006年1月份,酷讯推出第一个正式产品“火车票搜索”便一炮打响。通过搜索转让火车票信息,酷讯获得了口口相传的品牌推广和风险投资。
在推出火车票搜索后两个月,这个垂直搜索网站便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同和真金白银,联创策源投资基金为酷讯注入了200万美元。6个月后,这家风投联合SIG基金再次向酷讯投资1000万美元。酷讯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推出了租房、招聘、旅游等搜索,基本上涵盖了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一个火车票搜索发展为生活信息搜索的门户。
陈华说:“垂直搜索如果要想从通用搜索手里抢占新市场,就必须用新的方式解决一些老的问题。”比如,酷讯可以搜索到一分钟前的火车票信息,而通过关键字呈现搜索结果的谷歌、百度等通用搜索引擎则做不到。
同时,通过智能技术和自然语义技术,酷讯可以“识别”出真正的“个人”出租信息而非中介出租信息,后者往往有很大的虚假成份,求租者往往希望和个人出租者直接联系。在火车票搜索中,这些创新的技术可以识别出票贩子和票骗子,增加搜索成功之后的成交几率并避免损失。
去年5月份,谷歌中国也推出了 “生活搜索”,覆盖了房屋、工作、餐饮及出行票务等生活搜索领域。激进的分析师称,通用搜索引擎的介入,将造成垂直搜索市场泡沫的破灭。很难说谷歌的进入,便意味着宣判了酷讯的“死刑”。 但无疑后者将在谷歌的阴影下生活,并尽力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
更聪明的搜索
事实上,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寻找更聪明的搜索。随着网络视频、博客等新网络应用的兴起,一些“语义学网络”(Semantic Web)开始摸索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搜索。诺瓦·斯皮瓦克2001年创办的雷达网络(Radar Networks)便是其中的一个。
Twine便是由雷达网络公司推出的更聪明的搜索引擎,它可以搜索并过滤信息,然后按照使用者的偏好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由于使用语义理解技术,Twine可以用类似人类思考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组织和搜索,在搜索过程中记录使用者的偏好,并提供建议或与使用者互动。斯皮瓦克说,语义网络意味着从文档互联网转向数据互联网的开始。在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组织的投票中,Twine当选为2007年最佳技术创新。
这对传统的关键字匹配搜索是一次革命,并被风险投资商认为是真正的创新。2006年雷达网络获得第一笔风险投资,由微软创始人之一的保罗·艾伦的Vulcan资本及Leapfrog风险投资共同向雷达网络注入第一笔风险投资。2007年,雷达网络再次获得由Velocity互动集团牵头的1300万美元风险投资。
蒂姆·伯纳斯-李领导的一个团队正在制定语义网络的相关标准,在新的语义网络里,网页不但包含传统网页所承载的信息,而且添加了机器能理解的标签。这样,使用语义理解技术的搜索可以更准确地搜索巨量信息,并把使用者真正想要搜索的结果排在前面。
当然,语义搜索并非谷歌鞭长莫及的范围。谷歌推广云计算被媒体广泛报道后就引起计算机专家的担忧,为达到最佳搜索体验,谷歌会推动搜索引擎走向人工智能,或许当用户脑子里浮现一个想法时,谷歌便搜索完毕并将结果通过手机传到了用户耳中。
大型公司对语义搜索更着迷。路透社推出一款面向程序开发者的服务——Calais。终端用户可以向Calais发送任何格式的文字、代码,然后收到机器提取并过滤过的信息,包括人名、地址、公司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如,Calais的博客搜索,可以发现博客写作者自身都没有察觉到的一些博客里的趋势。IBM公司则推出了一项电子邮件语义搜索,用户可以对文档、日期、电话号码等进行搜索,而且不会罗列所有相关的搜索结果,只会显示精确的数据。
不过更惹眼的可能还是大量专注于语义搜索的初创公司。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称,据粗略估算,2007年有超过1亿美元的投资流向了专注于语义网络的初创公司。
视频搜索成新经济
杀毒软件大更新
2006年5月Yahoo宣布向 Ebay 美国用户投放广告,并帮助推广Ebay的付款服务Paypal(贝宝)。8月份,Ebay和Google签约,向Ebay国际用户投放Google提供的广告。两大公司结成伙伴关系。
2006年6月,微软正式推出其首个Windows系统安全软件(Windows Live OneCare)。作为一项全能多合一的安全服务,此软件可实现病毒防杀、间谍软件防杀、病毒防火墙以及系统优化等功能。
2006年10月9日Google宣布同意以价值16.5亿美元的股票收购全球最具人气的在线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这一交易让YouTube成为第一家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社交网站。
2006年11月1日,社区软件及服务提供商康盛创想(Comsenz)联合《电脑报》、新浪科技、PHPChina等三家媒体,在全国十二大主要城市启动一轮为期两个月的“Comsenz互动之旅”,把活动主要地点设置在大学,面向高校学生,交流如火如荼的大学生理想和创业话题。
淘宝网:如何在本土打败eBay
张 恒 /文
2003年之前,在国内C2C市场上除了易趣,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竞争对手。但是淘宝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个格局。
淘宝网的诞生过程可以看成是阿里巴巴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战役。2003年2月,马云和公司的高管在办公室里单独召集了大约十来名阿里巴巴的员工。谈话的内容是一个意思:公司有一件秘密任务需要他们去完成,如果愿意去做,那么就在桌上这份文件上签字;如果不愿意去做,那可以离开办公室。但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承诺保密,如果签了这份协议,那就必须单独与一个团队工作一阵子,甚至连家人也不能告知。也许是出于探求秘密的天性,所有的人都签署了那份文件。这份文件诞生了淘宝网,而这十几个人组成了淘宝网站制作的核心队伍。
淘宝网成立之初,就面临着易趣的绞杀。当时的情况是,2003年6月12日,eBay正式入主易趣。eBay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个人、企业商品在线交易市场,而易趣在网上交易尤其是C2C领域一直统帅着国内电子商务领域。二者强强联手立志要吃掉中国C2C市场。面对如此实力超群的对手,淘宝网并没有正面迎敌,而是采取了迂回策略。
淘宝网与易趣竞争的第一个策略就是免费。当时其他在线拍卖网站的收费方式主要是三方面:一、交易服务费,成交以后收取2%左右的服务费,不成交不收费。二、登录费,在线上传的商品都涉及到0.1元到8元不等的登录费。三、推荐位费(橱窗展示位),置顶或者排在首位等各种各样的推广费用。而淘宝网则是全部免费,这对于在互联网上做买卖的生意人来说,不啻于天上掉下的馅饼。如同在现实世界中,对商贩取消了营业税、免除了铺面租金,这是何等的诱惑。
淘宝网的免费策略让收费的易趣网吃了不少的苦头,截至2003年底,淘宝一共吸收了大约30万注册会员,其中也包含了一部分易趣的会员。
淘宝心里也明白,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交易服务平台,仅仅依靠免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淘宝成立之初,马云就将阿里巴巴“客户第一”的价值观移至到淘宝。他频繁地与自己的会员进行各种各样的沟通,搜集各种各样客户的需求,为了一个问题,可以在论坛里跟淘宝的会员泡到深夜,建立强大的服务支持,用免费的方式做出比收费更好的服务。对于客服,马云对他们的要求是用心去服务;对于技术平台,马云对他们的要求则是做出不需要服务的产品。
除了交易费的免除,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之外,面对易趣的竞争,淘宝网的另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推出了“支付宝”。与作为直接经销商的当当、卓越不同,类似易趣、淘宝的网上卖场只提供交易平台,对买卖双方并无绝对的约束力,如果货款或是商品出现了问题,风险只能由买卖双方承担。卖方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通常会采用“款到发货”模式下,在这种情形下,即便有以往交易记录作为考量,买家仍要承担非常大的交易风险,这是谁都不愿意的。
这也是之前几年,成交数量不少,但金额偏低的主要原因,买卖双方都处于小心试探的阶段。所以如果不解决支付风险问题,网上交易很难有更大的进展,市场容量也就不可能扩大。买卖双方以及整个市场都在呼唤第三方信用中介的参与,以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然而每个人都知道“趋利避险”,谁肯出来承担起这个风险呢?易趣没有做到,其他对手也没有做到,这无疑就是市场之需,淘宝的契机。
2003年10月,淘宝抓住了支付风险这个人人回避的市场空白,试探性地发布了“支付宝”服务——买家将货款打入淘宝提供的第三方账户,确认收到货物之后再将货款支付给卖家。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买家的风险,买卖双方对此当然是举双手赞成,由此淘宝的会员注册数和成交率便节节攀升。
据淘宝网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淘宝网注册会员数超过5300万,利用强大的资本实力,采用免费招牌高举高打的策略受到普遍的怀疑——如何在免费和企业盈利之间进行协调,是一件难事。对于免费,马云一直情有独钟。他觉得收费应该等到整个市场成熟之后:“淘宝一旦收费就必须盈利,就像阿里巴巴收费的第二年就赚到了钱。如果收费了还是亏损,收费也没什么意义。现在我宁肯先把网站的平台和服务做好。”
虽然对盈利并不担心,但是天下并没有永远免费的午餐,早在2006年,淘宝就推出了“淘宝商城”,这就是为了盈利而准备的商城。目前,已有近10000家品牌厂商在淘宝上开设了专卖店,其中包括宝洁、摩托罗拉等国际大牌,也包括联想、爱国者、李宁等国内知名品牌。淘宝正在通过B2C,得以向商家收取服务费来缓解免费模式的压力。
马云2005年就曾预测说:“我们甚至可以轻松地卖广告。” 3年后,淘宝网数据显示,一季度,淘宝网同时在线商品数超过1.4亿件,面对如此巨大的一个市场,马云的确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
曾鸣: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十年更精
——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执行副总裁专访
黄继新/文
他是一个商业研究领域顶尖的学者,他对未来商业力量的洞察鞭辟入里;他一直站在互联网商业世界的第一线,并担任IT巨头的高级管理职务。曾鸣,长江商学院教授、原雅虎中国总裁,现任阿里巴巴集团负责战略的“总参谋长”(战略执行副总裁)。
从理论界的幕后走向商战的前沿,他对互联网的过去与未来有怎样的思索?近日,就本刊互联网10年的有关专题,曾鸣欣然接受专访,并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角度,畅谈了自己对于互联网的真知灼见。
《长江》:您以前研究企业战略,现在进入互联网行业,从理论到实践上有哪些感受?互联网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曾鸣:我觉得理论跟实践本来就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对于研究者来说,要做好研究,首先来源于实践,最好跟第一手资料有接触,再对实践进行提升。
研究的过程就是理论化的过程。从企业发展历程来说,企业家最初也是自己摸索,慢慢地去接触外面的东西;然后再看理论。理论和实践互相帮助,所以企业家到商学院上CEO班。这都是为寻求实践与理论上的互补验证跟提升。
所以,理论跟实践是完全互动的。像我这样从理论到实践走极端的比较少一点,但是互动性也是一样的。我觉得,我做企业的优势是对问题看得比较深、比较透、比较远一些,而且原来从事理论研究时的视野相对比较广阔。相对缺乏的,就是经验。
互联网有很多的创新,像规模经济、“长尾理论”等,在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创造性的东西特别多,有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能够发挥的作用也要大一点。如果是简单经验能够解决的问题,理论就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了。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全部创新的行业,过去的理论背景与新的实践过程互动,效果相对来说就会好一些。
《长江》:您从在商学院任教时就给阿里巴巴当战略顾问,现在加入阿里巴巴,跟以前的顾问工作都有哪些区别?
曾鸣:我现在是战略执行副总裁,主要负责公司发展战略的制订。我原来作为顾问参与讨论,更多的是表达我个人的一些想法。至于这个想法怎么跟阿里巴巴的实际结合起来,不需要我负责。我讲的他们有的听,有的不听。听了以后,也是照他们的思路在做,所以结合就不那么紧密。
现在作为总参谋长,就必须负责从战略制定,到执行、到修正的全国产化,并且对结果要负责。比如说,对打造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理解,就比以前要深很多,也具体得多。实际上,两年前阿里巴巴就有这样一个概念,但是直到去年年底和今年,才比较明确地提出来了。首先,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整个阿里巴巴平台一定要对外开放。第二,首先开放的是技术平台,第三方可以利用我们的技术平台,进行自己的应用开发。第三,就是协同,也就是对合作的理解要上升到新的高度。以前我们谈“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现在我们改成“客户第一、合作伙伴第二、员工第三、股东第四”。
电子商务生态圈的理念体现了对合作伙伴的重视。换另一个角度讲,阿里巴巴不是一个互联网的企业,只是一个现代商业服务公司。我们目前进行的创新,是为了让电子商务在将来能成为传统业务。再过6年时间,电子商务就是一个传统业务了。所以,我们从来没把阿里巴巴当作互联网企业,我们称作商务公司,这种说法是中小企业都能够懂的。
《长江》:回顾中国互联网的10年发展历程,阿里巴巴的成功让人感慨。是不是现在中国互联网没有一个传统的补充商业的基础价值?
曾鸣:回到10年前,我觉得有几个基本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我认为互联网就像任何以前一次大的技术创新(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他产生的影响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显现。因为这时技术才会成熟,技术性价比才能达到普及化应用的程度。
第二,可能需要一两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习惯的改变是很困难的,新技术的渗透也是渐进的。我能够看到的,过去几百年来大的技术变革基本上都是这一规律。
互联网过去十几年的历史,实际上是完成了一次大的技术革命的第一个阶段——互联网变成了新媒体。目前,互联网在新媒体,这个最容易实现突破的领域里取得了全面成功,而且成功还会继续扩大。
未来十几年互联网更多地会成为工具,像电力一样,成为所有的行业都离不开的工具。可能过个10年,也将没有所谓互联网运营的概念,但是所有的企业都会离不开互联网。所以,互联网的未来一定是电子商务。阿里巴巴也是这两年才火起来的,2005年之前大家都觉得这不过是杭州的一个小公司而已。因为阿里巴巴做的电子商务,在过去的10年做的是未来的事情,所以现在才会有爆炸式的增长。
《长江》:预测一下互联网的未来,您个人觉得未来10年的趋势将会是怎样的?
曾鸣: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第一,互联网的未来一定会变成电子商务;第二,电子商务一定是传统产业跟互联网的结合;第三,未来的10年比过去的10年绝对更加精彩,因为前10年只是做到新媒体;第四,电子商务里接下来最有可能爆发的是B2C,淘宝3年之内B2C肯定要超过C2C。这4点能够做到,就够大家玩10年了。
《长江》:从一个管理学教授的角度出发,你怎么看阿里巴巴和其他互联网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曾鸣:整个互联网会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非常大,主要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和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有意思的地方,中国经济总量够大,而且有明显的中国特点。
阿里巴巴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方面起了主要作用。阿里巴巴的这种模式在美国是没有的,因为当互联网在美国兴起的时候,产业的整合已经成熟。而中国还在产业发展初期,就出现了多对多、小对小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的确是有中国特殊性的,而且这种模式越健康发展,越可能带来未来经济的一些新方向。
其他领先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对改变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非常大。从淘宝到QQ到百度,互联网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都是很实在的,比如淘宝去年卖掉了4000万件服装,这个数据一般人都不太相信。买服装一般要自己试穿,但是没想到服装是网上卖的最好的产品之一,其实这就是对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行为的改变。
《长江》:您从2001年开始关注阿里巴巴,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案例呢?你怎么看阿里巴巴的未来?
曾鸣:2000年,我在欧洲商学院的时候,要写一个关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案例,挑来挑去就挑中了阿里巴巴。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大部分人,包括我都看不懂阿里巴巴,其他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几乎都能在美国找到一个对应的企业,拿他们做案例没多大意思。而阿里巴巴,大家都不明白它是怎么做的。二是因为中国、中小企业、出口、电子商务这些概念融在一起肯定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即使阿里巴巴做不起来,也一定有别的企业可以做起来。所以,我的确从2000年开始就比较看好阿里巴巴和它努力的方向。
1999年马云就提出来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互联网为中小企业服务,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所以,阿里巴巴更多地是提供一个互联网的基础平台,我们“搭台”带动生态系统的发展,给合作伙伴带来流量,推广产品,完成交易,由他们来“唱戏”。至于他们当中,谁做得好谁做得坏,那要看产品以及公司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能力了。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与互联网结合的比例可能不一样。但互联网化、电子商务化是一个大趋势。
《长江》:收购雅虎中国达到预期的效果了吗?你在中国雅虎的经历给你带来了实战经验,你的实战对中国雅虎的冲击是不是很大?
曾鸣:以雅虎目前在市场上的表现看,还没有完全达到预期;但从收购最初的目的上,已经达到了我们的预期。例如,整个集团对搜索的理解和以前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现在已经把搜索技术贯穿到阿里巴巴的核心应用中了,而且这个搜索技术也是中国最好的一家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讲这次收购是成功的。
我在中国雅虎实践最大的体会就是,原来讲的理论都是对的,但是在做企业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每次决定都符合理论的要求,而是不断地学习修正。这对于我来说是蛮大的挑战,因为我太知道什么是对,就不太敢犯错误,而做企业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
中国雅虎目前在照计划发展,它的发展还需要时间,我们很有耐心。第一,把团队进一步调整到位;第二,中国雅虎新的战略定位,能抢占未来互联网的制高点。但像任何一个创新业务,它要发展好都需要几年的时间。如果今年把业务模式和团队理顺了的话,未来两三年会有一个高速发展。所以,中国雅虎这盘棋还远远没有到论输赢的时候。
《长江》: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国内企业打败跨国企业的特殊战场,为何在传统行业中国企业处于追随地位,而互联网行业的中国企业却能处于竞争的优势?
曾鸣:原因很简单。首先,互联网和文化相关度很高,中国文化与国外文化有很大差距,跨国公司来了水土不服很正常;第二,互联网的决策速度要求快,变化很快,跨国公司最大的软肋就是层层报批的决策制度。文化上水土不服,加上决策如此慢。中国企业在最关键的地方占了优势:一个是关注客户需求,一个是快速反应。中国互联网企业拿最强的打最弱的,一打一个准。
互联网刚刚过去的10年发展偏于媒体,媒体的本地化程度很高。当然,不排除互联网越来越工具化之后,在平台层面上发生整合,出现像Google这样全球性的公司。全球化公司比较成功,是因为它的前端用户需求差别不是那么大。
天涯社区的商业化之路
——专访天涯虚拟社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邢明
余 楠/文
中国没有再错过这场全球性的互联网革命。“ 网民”二字不再意味着坐在电脑前浏览新闻,收发email,通过QQ和朋友联络,他们在人气鼎沸的网络社区上向更多的人,并且愈发强势地传播自己的声音和观念。“ 网上家园”也不只是一个日常生活外简单休息消遣的场所,而逐渐成为培育并寄托思想和情感的主要阵地。“网络”所搭建的不再是停靠和发送“0”和“1”的信息港,而是创造和交换多维度体验的新平台。互联网企业竞争的筹码不再是技术和资金,而是用户。这波浪潮被硅谷称为“web 2.0”, 看似是某种软件的升级版本,但却是一次彻底的革新。
过去20年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资本的疯狂追击已经令新生的互联网到天堂地狱各走了一遭。此间讲究实用主义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快速移植了几乎西方国家的每一个创意,并延续到了今天各色主打交友,社区概念的网站。但大量对功能简单模仿却无创新可言的社区网站,给格外繁荣的中国互联网增添了不少嘈杂,也上演着一场适者生存的游戏。
天涯虚拟社区(www.tianya.cn)无疑是这场竞赛目前的领跑者。
人文的天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涯”在中文里表达的语境既包括了人与人之间最宽容又最深厚的感情维系,又体现了人们对探知无极限的信仰。“人文基因”作为天涯的杀手锏,伴随它经历了初生;又宛如一道生命线,拉扯它熬过了寒冬。
“有理想色彩的生意才是大生意。” 也许正是出于这种人文抱负,天涯CEO邢明才能够毅然从收益良好的股市转身,去寻找自己真正的事业,而不是单单满足于资金的获取。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的邢明,深受上世纪80年代各种思潮的影响,但他并不认为,单靠自身的气质与兴趣就能为天涯注入人文的基因。
10年前,中文系出身的邢明却在IT业攒了几年经验,股市里赚到的第一桶金让他瞄准了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寻找事业的机会。同时,网络用户在中国尚是一些“ 新新人类”,拥有较高的素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过去他们依靠文字来交流,而现在又急于借助网络这一工具提高交流的效率和范围。宁财神就是当初的一员,他和很多包括来自新华社、各大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的人们,依靠口碑传播纷纷挤入了虚拟的天涯聊天室。人气所带来的压力,一时间让邢明难以承担。起初只是赶时髦的聊天室,因为聚集了一批兴趣相投、乐于写作的人,而亟待扩张。
这种变革要求也正顺应了互联网发展规律。早期的聊天室此时纷纷开始建造功能更全面,分类更明晰的门户网站。邢明捕捉到了这一气息,并做起了“海南在线”,是全国唯一民营企业办的省级门户网站。同时,他还开通了自己的论坛,便于交流股票和电脑技术信息,又为从天涯聊天室跟随而来的人开辟了天涯杂谈。就这样,天涯从聊天室变为仅有3个板块的论坛。用户中所涌现出来的高人和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又源源不断吸引着新用户。
天涯“前世”的这条生物链,已经具有了今天虚拟社区中所强调的用户价值特性。2000年,才满周岁的天涯就提出了“网上安家”的计划,并扩容改名为“天涯虚拟社区”。这次,天涯比微软和Google早了6年。
但随之而来的互联网的冬天,让天涯同样措手不及。网络泡沫如同黑夜湮没了很多如流星般的网站,邢明小心翼翼地带天涯退守,以保存战斗力。为了控制成本,整个天涯社区全靠用户自己管理,自由发挥。他们提议要讨论什么东西,开什么版,他们自己担任版主,自觉维护。在高素质、有浓烈人文关怀的初期,在天涯用户带动下,天涯开设了很多关于历史、哲学、时事的板块,其中“关天茶社”、“舞文弄墨”等在思想文化界逐渐产生了影响,也孕育了一批今天红遍网络的写手和评论家。如果说一开始的自然生长为天涯奠定了人文情感的基调,这一时期的网民自治又为天涯用户创造了“家园主人”的体验,凝聚了它今天了不起的在线人气。
当网络社区成为互联网经营的主流,争夺和保持用户同样是天涯所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网民数量急剧攀升,但邢明认为只有那些有知识的品质用户进入天涯,才能够维持并传承天涯的人文基因。否则,大量的垃圾广告和恶意言语将不可避免地随着人流涌入,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天涯的“1元注册费”曾经引起了争议,但这种诚信认证是社区良好生态的保证。邢明对这次具体操作上的细节偏差直言不讳,重要的是1元背后的手机号码所代表的真实用户。人文和商业的结合仍需要探索,或许这就是天涯在未来取胜的关键。
虚拟社区的狂想
网络社会有句人人皆知的名言:“你永远不知道坐在电脑另一端的竟是条狗。”一切皆有可能,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而这种不确定性又同样使从业者雾里看花。10年的时间对于吃透一个新兴而又颠覆性的产业,邢明认为是远远不够的。
互联网在很长时间里被认为是一种“替代”——替代传统书写,替代传统阅读,替代传统的鸿雁传书,替代传统的纸质媒体。这种替代概念始终只是把互联网看作一种工具,却远远低估了它真正的能量。
在邢明眼中,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应当可以与当年的蒸汽火车相媲美。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互联网的革命性则体现在对虚拟社会的构建。这不是真实社会外另一个假想的空间,而是融合了真实社会很多功能,涵盖了生活、商务、娱乐、交际等,但提供更低廉、更快捷,并拥有很强定制性的服务。那时候,商业所创造的价值将从传统的货品和服务转移到消费者自身,他们挑战市场,寻求能够保护和代言他们信息的第三方。这种类似私人代理的角色,正是互联网企业应当担当起来的“信息中介”平台,他们将保护客户信息并将他们出售给需要的公司中收利。而现在,这条产业链并不完善。
早在11年前,虚拟社区就被认为是未来的经济模式,他们有潜力担当这一信息中介的角色。虚拟社区理应受到关注,因为这是最清晰,也或许是最后一个概念去实现人们对畅通交往的渴望,这也正是创造互联网的初衷之一。
天涯是虚拟社区的领跑者,而非跟随者。这种远见也许和邢明以及天涯的人文基因对哲学的本然关注相联系。哲学在研究一些本原的问题,同时也会顺应探索出趋势而创新一些东西。天涯员工中有20%-30%的研发团队,行业趋势也包括在研究内容中 。哲学的思维令他们自然而然地联想未来的发展模式,赋予了他们与众不同的高度和视角。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哈马贝斯是邢明最近在关注的。哈马贝斯的交往理论把交往对社会演化创新的作用提到了首位,人的微观行为与历史宏观进化都是从交往这一普遍行径出发的。几乎每个大国的崛起都包含了狭隘地域性的个人被世界历史性,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预测人们的交往将走进虚拟社区,这一社会形态的进步性取决于其中交往的成熟性。虚拟社会也需要虚拟的社会组织,有法制结构和货币系统;人在其中同样追求基本价值,需要灵魂,需要精神家园。
在这个社会道德的层面上,天涯的社会影响力已经彰显出来。在前不久的奥运圣火海外传递中,亲临现场的海外华人和在天涯社区里彻夜关注的网民,交相辉映出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全球华人凝聚力。金晶这样的人物不再得名于传统媒体的报道,而是来自虚拟社区的传播。近几年,诞生于天涯的平民明星已经不胜枚举,这令天涯自己也星光灿烂,几次超越传统媒体,成为传媒大事件的主要声音。
虚拟社区里的新型交往,拓展了中国人言论的空间,也拓展了人们参与社会管理的空间。而国家对互联网舆论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害怕,到管理,再到运用。尽管这是一个不断沟通与博弈的过程,在邢明看来,目前这种理智和开明的互联网生存环境,为虚拟社区全方位渗透中国人的生活提供了可能。
绿色商业化
即使对于天涯今天的成就,10年时间依然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快速积累财富的互联网业,天涯并不是一个典范。但同时,邢明也看到这个缓慢的过程同样让他们受益。尽管2005年天涯才开始考虑商业化运作,但他们避免了热钱涌入导致的过度开采,他们因为没有条件所以也没有做出很多激进同行的错误决定。资金上的捉襟见肘反而给了天涯深思熟虑的时间,给了他们评估和承担风险的空间。
过去的2年,天涯开始了商业化探索和战略定型,而商业对于人文化的网络社区,似乎是个尴尬的话题。客户厌烦那些狗皮膏药式的广告,所以邢明想到的首要原则就是商业模式不可以与客户剥离,一定要让他们有所体验。经过半年的研发,天涯推出了社区型的广告模式,不但不会破坏天涯现有的人文基因,又能够赋予新的利润来源。
保护现有社区生态,是天涯线上广告的一切宗旨。定位于不同讨论区的分众广告精准匹配性都非常强。但这些广告又不会占据网友讨论的公众场所,不能破坏客户的体验。广告发布由企业自主管理,既避免了不良广告也最大限度地在虚拟社区里容纳了企业。企业也成为虚拟社区的用户,他们购买网络土地争夺网络资产,并创造价值。如果说web 2.0的特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那么企业进驻虚拟社区正是天涯向web 3.0迈出的第一步。
但仅仅保护人文基因不受商业化影响是远远不够的。二者的结合在互联网时代是未来的成功动力。挖掘它的价值正是邢明和天涯的目标。在今天,借助互联网使得宣传和推广新的歌曲或者诗歌的成本大大降低,人文环境的渲染需要这种商业模式的支持。而同时虚拟社区可以通过人文情感凝聚人心和人气,并通过人的参与来获得商业价值。
尽管还是在探索,邢明已经认定了这条人文基因与商业化相结合的道路。这一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和矛盾,但现有的技术完全允许把好的东西保护起来,对整个社区进行更细致的专区管理,保持它原有的特性。比如,建立实名制的学术部落,开辟诗歌专区,让他们和商业区互相毗邻但互不干扰。具备多样性的虚拟社区,不仅是生态稳定的需要,也可以催生虚拟社区规则法律的建立,形成互相有序的制衡,让社区变成一个真正的社会。
在对虚拟社区商业模式进行尝试的同时,天涯也在关注自身的管理。同时兼备人文关怀和商业管理的人才,目前是邢明最渴望的。随着天涯虚拟社区的不断扩容,邢明坦言,一些构想因为缺乏得力的团队而无法圆满实现。但对待虚拟社区的具体管理问题,天涯依然保持了过去网民自治的传统,“站务大于公司”,编辑不能企图经营论坛的内容,不可以破坏自然的生态。管理者为广大虚拟社区用户服务,这种倒金字塔的管理模式既能够开发,又可以保护。邢明认为,虚拟社区自身的生存法则和自然界并无两样。
“十年磨一剑”,邢明本身低调的性格和天涯自己的气质,决定了疯狂的互联网大起大落,没有席卷走天涯创建全球华人网上家园的心愿。对于把商业在已经形成的良好人文气氛中植入,邢明是乐观的。天涯应该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天涯也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中国互联网开始盈利
电子政务建设步入新阶段
2002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1254万台,上网用户数约3370万,CN下注册的域名127319个,WWW站点约 277100个,国际出口带宽7597.5M。
2002年7月,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先后公布自己第二财季财务报告,以不同的方式宣布:中国互联网已经告别了烧钱时代,开始步入盈利阶段。互联网经济自2000年低迷之后,开始缓慢复苏。
2002年9月25日,由中国网推动的“搜索互联”启动,形成全国新闻网站联手打造中国搜索引擎的态势。
2002年10月22日,YNET(北京青年报网站)宣布成立基于“团购”的崭新电子商务平台“Tuangou.com商务中心”,显示网络媒体向电子商务领域的不断迈进。
2002年11月25-27日,第一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此后每年都在不同城市举办。
三大门户利润额持续增长
股价持续走高
2003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2083万台,上网用户数约5910万,CN下注册的域名17.9万个,WWW站点约37.1万个,国际出口带宽9380M。
4月下旬,三大门户网站公布的2003年第一季度财报:网易收入总额达1420万美元,净利润达830万美元;搜狐收入总额1440万美元,纯利460万美元;新浪收入总额1811万美元,纯利338万美元。三大门户网站无论同比还是与上季相比,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增长。尤其是网易,其净利润已超过了搜狐和新浪净利润的总和。
2003年4月9日,中国网通集团在北京向社会各界公布中国网通集团与中国电信集团的公众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实施拆分,并隆重推出中国网通集团新的业务品牌“宽带中国CHINA169”。
2003年9月27日,亚太互联网研究联盟APIRA(Asia-Pacific Internet Research Alliance)在北京成立,该组织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发起的,首批成员单位还有韩国互联网信息中心(KRNIC)、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和台湾网路资讯中心(TWNIC)。
天涯社区大事记
1999年3月 天涯虚拟社区诞生
1999年底 天涯被《电脑报》评为中国“最有人情味社区”
2002年 舞文弄墨版版主慕容雪村在天涯的连载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风靡全国
2004年1月 推出天涯博客试行版,成为国内第一个将BBS公共社区与个人博客相结合的网站,并造成了轰动全国的“竹影清瞳”网络事件
2004年12月 CCTV&ldq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