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伟大的透明和国家的成人礼
felixwoo | 2008-05-22 16:29:06    阅读:462   发布文章

透明的信息传播熄灭了谣言、召唤了民众、凝聚了人心、强化了国家意志,并协同政府共同把国人感情升华为国家哀悼日。5月19日至21日这3天,默哀中的中国恰是最团结的中国。

 

    迅速、残酷。
    里氏8级地震造成的中国灾难已经发生了,过去的7天里,中国人每天努力抗灾,也每天被迫面对同胞伤亡数字增加的消息。死亡太重了,层层叠叠,压得中国人喘不过气。
举国默哀了3天,降了半旗,救援还在继续,捐助还在继续。我们并不掩饰泪水,但需要节制悲伤。我们并不掩饰灾难,但需要更快更多的行动。
    灾难时刻的国家和人民,都接受了一次洗礼。国土震动了一下,中国进步了一点,以血的代价。

 

信息传播的力度和透明度


    新华社在地震18分钟后(5月12日14:46)发布第一条确认地震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地震32分钟后直播《关注四川地震特别节目》直至100多个小时,全国各地媒体自发以灾情为命令奔赴地震灾区最前线,对这场强过唐山大地震的灾难,在第一时间都作出了最高级别的判断、最大规模的报道。
    文明社会环境的积累,比财富的积累更需要时间和历练。传媒的发展,在文明社会环境和财富增长环境中得到双重滋养。中国的舆论一向有官方口径和宣传纪律,负责、有序而有所限制。这一次,灾难的信息传播在尊重前者的前提下,以高效的组织性、自觉的主动性和广泛的灵活性,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公开和人性化。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闻、自媒体报道、手机网络和人际传播,有关灾情的所有真实面都实现了“直播”。在中国传媒史和传播史上,这种信息的透明度是里程碑式的,并因其对生命的关注、政府的作为和灾情的严重性所做的客观传播而堪称伟大。
    灾情不会因为传播而变得更严重,却能因信息的公开透明而赢得更多补救的机会。中国和世界都在这次灾情的信息传播中,感受到了信任和知情权的被尊重,国人更藉此与国同命运共呼吸。
    透明的信息传播熄灭了谣言、召唤了民众、凝聚了人心、强化了国家意志,并协同政府共同把国人感情升华为国家哀悼日。5月19日至21日这3天,默哀中的中国恰是最团结的中国。

 

国家与人民的行动力


    温家宝总理是最身先士卒的国家公务员,胡锦涛总书记是最镇定的国是主持人。当党和政府像大丈夫一样有担当,像快速反应部队一样有行动力,国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调动效率远非日常状态可想象——“十七大”后理念更清晰的执政党,刚刚完成大部委制改革的政府,受益于改革开放30年的企业和公民,都为救灾提供了坚强保障。
    开路,救人,抢险,捐助,救灾的力量像滔滔不绝的长河。我们为废墟中的生命迹象和生还奇迹而动容,更心疼温总理摔倒和流泪;我们为电视上主持人哽咽流泪、现场记者素颜守候生命而动容,更心疼人民军队奋战生死线的危险和劳累;我们为来自社会各界的自发捐款而动容,更心疼失去亲人的孤儿和他们的内伤痕。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国家信任人民,人民信任国家及彼此,灾民们也保持着灾难中的不失态(没有担忧中的社会混乱现象发生)。灾情虽然悲惨,但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更有希望的中国。“人”字被大写,人命、人心、人性都得以高举,这才是真正可宝贵的财富。

 

灾难社会及其敌人


    灾难总会结束,生活还要继续。国人的思考从此有了一个沉痛的基点:发生这样的灾难,我们做错了什么?若要避免发生类似的灾难,我们还能做什么?
    在地震预警责任、地震逃生教育、捐助数额及方式、大坝与生态安全、孩子与学校建筑质量、反思的时机和恰当性等诸多方面,都已有人提出质疑和争辩。反思还会继续,思考于一个民族有利无弊。
但如何将灾难中呈现出的社会效率和人的品质保持下去,却是一个更艰深的课题。事后,我们捐了款、献了血之后,会不会重新回到坚硬的内心和油滑的世俗?若灾难结束后,社会心安理得地回到震前的依然故我状态,则整个社会不过像是进了一次道德洗车场,分了一次道德贼赃。如果这样,在下一次灾难降临时,我们还会回到原点,会成为下一个遇难者。所以,在我们必须学会和适应与大大小小的灾难和问题共同生活的社会,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灾难,而是我们自身的各种积习:从低效的体制积习到自私自负的个人积习。
    也许这次大灾难能教会我们,以后如何做得更好。

 

拥抱幸存的生命


    大地震动变形,死亡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只给呼吸留了一小条缝。数万同胞罹难,数十万同胞受伤。1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的同胞,分为遇难者和幸存者。
    其实活着的13亿中国人都是幸存者,都在体验同一种感情,感受着最大力度的生命教育、灾难教育、情感教育、传媒教育和爱国教育。这才发现,我们的生命观、生态观、生活观都出了问题。我们都是人类自我膨胀的灾民,也是物化生活方式的灾民。
    灾难一周后,党、政府和人民,以国家哀悼的方式,进行着自己的成人礼。接下来,我们要排除余患、重整河山、重建家园、抚育孤儿,并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
地震如噩梦,醒来是早晨。我们有幸活了下来,我们要好好地活下去。因为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国民,值得你为之奋斗。

 

 

“5·12”的意义
善的信息是一种能量


善的信息是一种能量,不但拯救生命,让人回归家庭,还能凝聚种族,于是中华民族跨出历史死循环,跃升到世界潮流的大轮回当中。

 

文/肖锋

 

    中国人与犹太人是世界上两个最聪明的民族,上帝为了平衡,罚犹太人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罚中国人不团结、一盘散沙。
    这个寓言只说对了一半,中国人聪明又多灾多难。多难兴邦,但史上多难未必兴邦。苦难之后练就了中华民族超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却并未长见识。团结是一种大智慧,前提是中国人打开自己,信息充分交流。

 

“5·12”信息透明改变了什么


    中国历史上没有哪次灾难,信息具有如此决定性的力量。迅捷公开的信息,让一场地震对这个剧变得有点找不着北的社会重新洗了一次牌,换了游戏规则,发现“中国人原来可以这样!”
    ——拯救生命。首先,一场地震让大写的人,从此站立起来。庶民与国家元首同等待遇,降半旗默哀3分钟。生命,无论卑贱与否,享有“举国之力”营救的权利。
    ——回归家庭。“5·12”类似的“9·11”,让美国人回归家庭,找回亲情的价值。大灾中中国人回归家庭。无论是否四川人,亲朋好友以各种通讯方式报平安,连平日吵架的夫妻、冷落的情人也纷纷抱团取暖。
    ——凝聚种族。任何争执,只要一提到“汶川”这两个字都罢停了。屡遭攻击的中国移动,其手机报每日免费传送地震简报,头两期的主题是“5·13,我们都是汶川人”和“温暖、震痛48小时”。一场空前劫难正激发出这个国家的“大爱”,国人见证了30年来久违了的共识。每当看似人心涣散、世道不古时,总有大事件发生以证明中华民族的自我修复力。这一次还证明中华民族的团结能力。
   “5·12”信息透明的直接传播效果是:
    ——西方闭嘴。

    灾害面前西方舆论停止攻击。西方代表的国际社会转而对中国表示出同情和善意。“中国是受害者,现在批评中国在政治上是不正确的。” 2008年本被认为将是标志中国崛起的一年。奥运政治化,西方传媒急于找碴,不放过每一次机会。地震之后,美国、日本、欧洲纷纷改换态度,对遇难者表示哀悼,给予援助。温家宝继“中国首席同情者”之后,又获西方“温超人”的赞誉。“这是一个缓解中国人对西方国家仇恨的机会”。真正实际的中日融冰行动,是日本连续派出两批专业地震拯救队。
    ——80后现形。

    中国的80后们表现了出息。一改公众形象,击碎了传媒们制造的幻影或符号。在超女献血、章子怡等百万级的捐款报道之下,那些一度指责中国新生代“不负责任”、“政冷经热”、“缺乏国家意识”的50后、60后们,不但闭嘴,而且羞愧于自己可怜的捐献。此前,80后也是西方辱华事件冲在前面的先锋队。
    ——反思与大自然的关系。
    汶川大震是老天对我们的“震慑与敬畏”吗?至少,大自然又一次嘲弄了人类的愚蠢与粗心大意。大自然再三的提醒与警告,我们却彻底地对此失去领会能力,以至毫无防备意识之下遭此特大天灾。这到底是科学的局限,还是我们智慧的悲哀?也许我们过于“智慧”,直至自我膨胀到忘乎所以。
    尤其是令我们看到现代化的另一面。现代化从一开始就破坏着人性:破坏生态环境,破坏人类休戚与共的感觉,割裂我们的城市,亵渎我们的乡村。人一跨上现代科技的战车,性情大变——人类本能够彼此关爱、相互同情的。让人类重接地气,以猴子为师吧。

 

压力产生团结,这种团结是可持续的吗


    “2008,中国灾难性的幸运年”,这是外媒评述。从春节雪灾到西方辱华再到地震,都证明了“外部压力产生群体团结”的社会学定律。如果说2008“幸运”,那是中国人找回了30年来久违了的共识——团结。
    “文革”及之前的团结是蒙昧的,它建立在信息不公开的基础上,虽能团结于一时,最终注定导向混乱和崩溃。而今次的团结是建立在信息大公开的基础上的。如《亚洲周刊》总编邱立本所言,“在四川废墟中站起来的信息自由大国,是一个更有文化耐震力,更被全球尊敬的中国。”
    爱国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同胞互爱为中心的情感共同体。团结的可持续性,需要这种团结是发自中国人内心的,而非宗法制度或政治动员。爱国要从爱自己开始。从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到爱世界,循序渐近,否则就是自欺欺人。“爱自己”,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就什么都不要谈。个人主义其实并不是主张自私自利,而是强调个人本位,强调尊重个人的人格,捍卫个人的权利、尊严、自由不受剥夺和侵犯。“爱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文明程度折射出社会的文明程度。家不稳,国安在。“爱社会”,倡导遵循公共空间的人际秩序,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利互爱,倡导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和公益精神。“爱国家”,现代意义的爱国家的内涵更多的是“爱民主”和“爱共和”。最后,“爱人类”、“爱世界”,人类同属一个地球村,在这个复杂多变,还存在种族、阶级、文化、国家意识形态等巨大差异,以及面临战争、饥饿、歧视等巨大威胁的世界,倡导国际理解,倡导和平共生的观念极为重要和迫切。
    “5·12”流行一个词:人性的光辉。人性是所谓普世价值的根基。普世价值的推进是阶梯式的差序格局:普世价值观有着地球人都愿意遵守的共同准则,比如,中国要在环保方面担当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发展要以人为中心。“一个人在满足自身当前需求时不牺牲后代利益的社会。它要求每代人都能保证其后代继承的是一份自然资源不曾匮乏、经济活力不曾削弱的遗产。”(R·布朗1981年,世界观察研究所)
    杨锦麟在《南方都市报》的“天佑吾民”专版留言:天降大任于中国。2008年的大喜大悲,或许是凤凰涅槃最后那一刹那的宿命安排。但愿老杨所言是真。中国人的生活轨迹从此转向。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