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我理解,国外对2008奥运以及中国、XZ事件的态度,以及大量的情绪化、创作性报道的几个创作动机:
第一,极少数政客与其代表的利益集团包藏祸心。
第二、长期以来国外舆论对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的妖魔化。
第三、西方人长期以来形成的盲目的优越感,并且,习惯性俯视、同情、干涉、“帮助”别人。
就好比说,我觉得我的女朋友美似天仙,我的生活很美好,充满人权以及其他种种牛逼特征。所以我就说,张三,你丫被爸妈管得太惨了,泡不到好mm,这个人权状况太差劲了,快点去法院告你爸妈,我支持你!你爸妈该死!其实我甚至我没见过张三的女朋友,甚至不知道他有没有女朋友。我的出发点就是,我觉得自己有个好女朋友好爸妈我太幸福了,我很优越。说这话的时候,我全然忘记了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我的生活在这时变得的无比完美无比令我自己自豪,平日那些对自己家的抱怨抛去九霄云外。——这个例子有点夸张,勿争论。
第四,媒体迎合“信息消费时代”用户(读者)们普遍持有的阅读期待。大家期待冲突矛盾,期待情绪观点,更期待情绪观点的集体爆发。
在互联网把信息消费(新闻、社区、网络视频、博客等等信息渠道和信息呈现方式)变得更加快速、普遍的情形下,在多数用户那里,阅读(包括视、听)变成一种快消品。人们普遍喜欢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信息,以求消费乐趣、快感,消费这一刹那的肾上腺激素激增,就像看电影,多数人不喜欢看平淡的而喜欢新鲜的而充满矛盾冲突的。所以,我以为,这些不实、不得体的“新闻”是一种创作。是一种信息产品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令很多人尊重、依赖、敬畏的“新闻”。
第五,也许,中外媒体各有立场?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新闻”有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不要伤害社会大众。
不用我多说,那么多的中国人民的感情被严重地伤害了。
所以,那些不尊重我们的电视报纸里铺天盖地的东西,不是新闻,他们跟好莱坞的反华电影,没有本质区别。
2、关于抵制法货或者家乐福。
第一,抵制未必就是不理智与愤青。起码让人看到,中国人的态度与“委屈”,还有,决心。
第二、不抵制未必不爱国,爱国,爱奥运有很多种方式,抵制与msn挂红心只是其中一种,爱国不是潮流时尚。抵制的人批评别人不抵制,那是暴力。
第三,如果不抵制的人批评抵制的人是愤青,他才是真正的愤青。
请不要打着“理智”与“比别人想得高”的旗子爱国,你在批评别人愤青的时候你自己其实很激动了你以为自己冷静而已。有人还发狠说,“非得5.1那天带着全家老少去家乐福不可”。你看,满口理智的愤青形象生动。
第四,如果比较强烈的表达自己对国家与民族的爱不是激情而是愤青,那么,让我们一起愤青吧。
3、互联网呈现出来的巨大力量。
第一,互联网让我们有机会把这些中国人——其中大量改革开放以后、甚至市场经济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中国人——链接成网,把他们的爱国热情链接起来。一个巨大的网站,叫做爱国。
他们,举着红旗,带着无比的自尊、自信、自强走到一起。互联网成了这种团结的重要渠道。
第二,你们看不到么,那些举着红旗委屈的女孩子;你们看不到吗,那些激动的中国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互联网让这些鼓舞着我们的信息传到全球。
这也是一种互联网的信息消费,跟我们消费牛奶一样,让我们强大。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